这些知名原研药不仅没消失,还玩出了新花样|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

这些知名原研药不仅没消失,还玩出了新花样|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

bgc 2024-11-09 杂志评价 140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今年下半年,一场关于“原研药消失了”的讨论引发了众多关注 ,也给大众带来了许多焦虑。界面新闻此前曾报道,所谓“原研药消失了 ”其实是个伪命题,而如今 ,一些为大众熟知的常用原研药品牌,还在进博会上玩出了新花样。

实际上,目前头部跨国药企的大量知名非处方药(OTC)产品都在国内上市已久 ,在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仿制药竞争 。对这些外资产品而言,如何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就成为了考验。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拜耳宣布其百年经典拜阿司匹灵®新包装上市 ,赫力昂(Haleon)表示将在中国市场推出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芬必得布洛芬软胶囊。前述药物都属于“老药”具有悠久的品牌效应,它们在中国市场拥有较长时间的推广和使用经历 。

其中,阿司匹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作为第一批在中国销售的进口药品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制剂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进入中国。2003年 ,100mg小剂量阿司匹林以“拜阿司匹灵”为商品名在中国上市 。

布洛芬首次作为处方药在英国上市的时间是1969年,主治退烧和镇痛,后在1974年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疼痛症状。1991年,作为中美史克企业的知名品牌,布洛芬缓释胶囊以“芬必得 ”的品牌名进入中国。

这些知名原研药不仅没消失,还玩出了新花样|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

虽然知名度不如阿司匹林 、布洛芬,双氯芬酸其实也属于镇痛成分 。1994年 ,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在中国以处方药上市。1999年,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由处方药变为了非处方药 。

在本次进博会上,拜耳提出 ,全新包装的拜阿司匹灵®从外包装视觉元素上来看,更易于辨识,也对年长者更友好 。规格方面 ,除了之前的每盒30片产品之外 ,企业也推出了90片的大包装产品 。另外,拜阿司匹灵®产品的新包装均使用全新环保材料,药盒重量也更低。

这些知名原研药不仅没消失,还玩出了新花样|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
拜阿司匹灵®两个规格的产品概念图

赫力昂中国非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张蕾表示,此次发布的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 ,是国内首个能够提供12小时持续止痛效果的外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种长效镇痛方案。事实上,扶他林此前在中国市场已经上市了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1% 。通俗理解 ,该药物2%的版本比1%拥有更强疗效。

另外,即将推出的芬必得布洛芬软胶囊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片剂而言 ,该款软胶囊剂型含有液体布洛芬,有效成分可以直接被胃肠道吸收,使得药效快速释放、快速止痛。而在产品定位方面 ,赫力昂也希望将此产品定位到有压力性头痛问题的白领人群以及长期受偏头痛困扰的人群 。

无论是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还是芬必得布洛芬软胶囊 ,不难看出,这两个产品都在以小博大——在不改变有效成分的基础上来升级原有药物,以此挖掘细分需求 ,创造进一步撬动疼痛市场的空间。疼痛药物市场近年备受跨国药企关注。除了赫力昂,在今年进博会上,首次亮相的跨国药企灵北还展示了其用于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CGRP 靶向单克隆抗体药物艾普奈珠单抗 。

另外 ,从品牌营销层面观察,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和芬必得布洛芬软胶囊的推出,也在实践“打组合拳”这一商业手段。也就是 ,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丰富扶他林和芬必得的产品,来提振赫力昂在这两个品牌的创收能力。

事实上 ,赫力昂旗下有不少OTC品牌,且已经形成了多元的产品组合方式 。例如,当前推出芬必得布洛芬软胶囊之前 ,“芬必得家族”就已经拥有了芬必得精氨酸布洛芬颗粒、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芬必得布洛芬咀嚼片、芬必得酚咖片。而除了芬必得、扶他林 ,赫力昂还有新康泰克 、辅舒良这类解决日常感冒发烧、咳嗽、鼻塞问题的品牌,也有百多邦这类皮肤品牌。

这些知名原研药不仅没消失	,还玩出了新花样|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
进博会上展出的“芬必得家族 ”系列相关产品

而对于拜耳而言,虽然阿司匹林是知名镇痛药物,但该企业实则是在寻求心脑血管风险管理的市场机会 。在过去 ,拜耳拥有包括拜新同® 、拜瑞妥®、拜唐苹®在内的心血管和糖尿病基础用药,已经在这一领域形成深厚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当包括疼痛管理、心脑血管风险管理等在内的患者长期疾病管理成为新的市场争夺点 ,拜耳也加入了竞争。

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介绍,2023年,一项丹麦的全国队列研究证实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复发性心肌梗死 、卒中或死亡风险较低。前述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心梗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肌梗死(MI)复发 、卒中及死亡风险 。

目前来看,阿司匹灵正在逐渐成为国内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基石用药,由此拜耳也可能收获机遇。当然 ,在跨国药企试图做强自身品牌和优势业务的另一面 ,是在这些经典药物赛道内,已经集结了数量众多的竞争对手。无论是阿司匹林,还是布洛芬、双氯芬酸 ,它们的本土仿制产品数目都极多 。

除了前述案例,跨国药企积极开发老药的案例还不少,常见的策略还包括积极开展电商合作。

例如在进博会上 ,欧加隆宣布欣妈富隆®非处方药(OTC)上市。11月7日,欧加隆还与阿里健康举行了战略合作发布仪式 。欣妈富隆®非处方药(OTC)也将进入阿里大健康线上药房。目前来看,互联网线上购药日益普及 ,这也给OTC产品创造了商业机会。对于药企而言,电商平台也成为院外药品零售市场的核心增长点 。

此外,在跨国药企开发老药的诸多案例中 ,梯瓦则选择了在本土寻找合作伙伴——9月,梯瓦在宣布和海南华蓝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市舒美特®(阿奇霉素片)。

在1980年,阿奇霉素由梯瓦子公司克罗地亚普利瓦(Pliva)公司原创研发 ,其诞生也开启了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运用。1992年 ,舒美特®(阿奇霉素片)就在华注册上市;1994年,这一品牌的干混悬剂也在华获批 。

在本届进博会上,梯瓦方面介绍称 ,在企业和海南华蓝的合作中,舒美特®将由梯瓦在克罗地亚的工厂生产,属于全进口产品 ,海南华蓝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将负责这一产品在境内的经销工作 。另据梯瓦公众号信息,这一合作也将更好地满足中国患者对原研药的需求。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六河月刊网,本文标题:《这些知名原研药不仅没消失,还玩出了新花样|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